最近發現助學團六年級小朋友的惰性越來越強了,好幾個小朋友也越來越愛玩,甚至上課的時候除了不專心,還吵到不可開交,屢勸不聽。
這其中的起鬨者大多是威霖和和威宇:
威宇的成績不錯,上課老師提問時也有不錯的表現,但老師講課時卻常常趴在桌上,有時會因為一些小事起鬨,雖然他程度較好,這樣的動作或許不影響他自己,卻對其他小朋友上課聽講產生影響;
威霖成績較不理想,老師發問時也常回答不出來,甚至連課本或作業簿都不肯拿出來,並沒有因為自己程度較差而比較認真,反而成為班上的起鬨者,影響老師講課與其他小朋友聽課,而威宇也會跟著搭腔,偶爾家朗和志宇也會加入行列,整個講台右邊全部都是吵鬧的聲音,在地下室這種有回音的環境,受影響的或許不止六年級。而威霖對大哥哥的態度也比較沒有禮貌。
或許是我們些大哥哥的個性都太好了,沒有一個可以壓制小朋友情緒的強者;常常我們扮完黑臉,一下子又變白臉,小朋友反而更不怕我們,這就叫做灰頭土臉嗎?
在教小朋友數學的時候,發現有幾位小朋友不喜歡自己動腦筋,其中志宇和怡茹較為明顯,但兩位小朋友是不同的類型:
志宇喜歡用心算(或是該說是懶得手算),但算錯的機率大概是一半吧,上次來宿舍問我有關圓面積的問題,算了10題竟然有6題計算錯誤,當然是不喜歡手算造成的,而且還不喜歡自己思考計算過之後才提出有疑問的地方,而是要我一題一題教;另外,志宇來到宿舍要我教數學時,會因為宿舍其他役男的動作或行為吸引注意力,反而更容易算錯。
怡茹上課時是屬於較認真的一群,但她的數學程度是比較差一點的,要我們教數學的時候會主動提出疑問,但是在教學的時候卻較愛講話,小腦袋當然沒辦法一邊講話一邊算數學,所以容易算錯,就想要大哥哥算給她看。
或許以助學團役男這樣的人力,沒有辦法做到針對每一個小朋友有不同的教導模式,甚至能否透徹了解每個小朋友的個性和程度都還有困難,僅能針對小朋友現有的問題做補強,但教導小朋友也是助學團的意義之一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