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3月17日 星期六

在助學團的一點挫敗感

水利署台中辦公區的役男除了執行服役的業務以外,還有一個公益活動,就是南屯助學團

禮拜一(3/12)上課的時候,志宇小朋友因為數學剛開始教"速度"這個章節,作業不會寫,說想到宿舍來問我,我也答應他了,可是卻放我鴿子。

禮拜五(3/16)上課的時候,看到志宇想問我題目,可是旁邊還有兩個我同梯的,他就不敢把聯絡簿和裡面夾的那張考卷拿出來給我看,怕被別人看到,後來我也是半強迫請他把考卷給我看,結果一看,好大一個零分。看過志宇的聯絡簿之後,老師告知志宇對於"速度"的觀念很差;我問了為什麼禮拜一沒有來找我,原來是媽媽不讓他來。

當我看到他的零分考卷時,突然有種挫敗感,而且覺得很可惜,如果那天有來找我教數學,我就可以好好的教他,至少他不會一點觀念都沒有,媽媽的一句話,損失了小朋友的一點學習機會。志宇是個聰明的小朋友,只是比較懶惰,不愛動手算,寧願心算算得焦頭爛額,也不願意拿筆按部就班地寫出計算過程。我常常逼他要把計算式寫出來,這樣才能了解他到底觀念錯在哪。

看著那張零分考卷,教著志宇,心裡浮出淡淡的挫敗感。

--
附註:成立助學團始末 (文:土地管理組 戴如伯組長)

2 則留言:

  1. 這突然讓我想到了大學在補習班打工時看到的某個畫面。
    現在的父母都很捨得花錢"栽培"小朋友!(還是虎尾的父母比較捨得?)但看在眼裡,卻慶幸自己的童年不是在補習班渡過(可能因此輸在起跑點吧XD)
    有個小朋友很聰明,一點就通型,從幼稚園開始就在那間補習班。我進去時,他已經小一了,媽媽對他的教育非常重視,除了國英數之外,舉凡鋼琴、畫畫、電腦、圍棋、啥的,能補的都補了,小小朋友戴著厚厚的眼鏡。
    參考書裡有個問題是:鏡子裡的你舉起的是右手還是左手?小朋友完全搞不清楚!媽媽來接小朋友下課時,老師已經教到精疲力竭了。方向感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,所以老師請媽媽有空時就面對鏡子訓練小朋友,但媽媽一句"好!我會請美術老師多教教他!"讓老師和我傻眼了一下。老師也解釋除了美術老師之外,平日媽媽也要多訓練,但媽媽卻一再強調會請美術老師注意…
    在那裡發現了個現象,父母很捨得花錢讓小朋友學這學那的,可是卻沒辦法陪小朋友,甚至小朋友有什麼狀況也不太注意,我們是間數學補習班,搞到後來跟安親班沒啥兩樣,上課前載小朋友來,就丟著,等到忙完了、下班了,再來接小孩。
    不知道該說現在的小朋友好還是不好…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嗯~上次我跟我媽提到一個阿姨的小孩學小提琴、圍棋…叭啦叭啦一堆,行程很滿很忙,我媽就冷冷的回我一句「那也要有錢」。
    就讓我想到我po的那篇雲林口湖鄉的小朋友,很多小朋友只是沒有那個環境,其實是不輸給那些很忙的。很忙的反而會因為資源太豐富而不珍惜。

    回覆刪除